著名翻譯學家錢歌川先生說過,“如發(fā)覺別人翻譯有錯誤,,就應以哀矜勿喜的態(tài)度,提高警惕,免得重蹈覆轍”,。正是本著這種精神,我們現(xiàn)將筆頭翻譯中易患的毛病——“望文生義”而造成的幾個誤譯列舉如下,,予以討論,。
1.出口日本的貝類介紹文字中一條“注”的原文
“l(fā)ive” refers to shellfish kept at low temperature in a state of quasi-suspended animation.
□某專業(yè)單位的譯文:“活的”指的是在低溫下保存的能活動的貝類。
△筆者改動后的譯文:“活的”是指,,貝類低溫保存時所呈現(xiàn)的類似假死的狀態(tài),。
○改動理由:原譯者將“quasi-suspended”譯作“能活動的”,恰恰顛倒了作者的本意:“暫不能活動,,但并非死亡的”,。原譯者只知道“suspend”本義為“懸掛”,故將“quasi-suspended”理解為“半懸掛”,,進而想當然地譯成“能活動的”,,遂把原意譯反了。實際上,,“suspend”在此應取衍生義:“暫時停止”,,而“suspended animation”實為醫(yī)學術語“假死”,即“(因窒息,、低溫等造成的)生命暫?!爆F(xiàn)象,此時的生命體處于“生機暫停狀態(tài)”(in a state of suspended animation),。說白了就是,,所出口鮮蚌在低溫(攝氏4度)條件下保存,,生命活動大大降低(例為,蚌殼不會自行開閉),,但生命體征依然存在,,是可供食用的鮮蚌。
2.“EN71-1:A1:2013”標準中的一句英文原文:
Toys designed to emit sound are divided into 3 exposure categories.
□某機構(gòu)的譯文:發(fā)出聲音的玩具噪音暴露分為3類
△筆者改動后的譯文:發(fā)聲的玩具的聲音影響分為3類
○改動理由:英語“exposure”一詞本為常用詞,,但在歐盟法規(guī)《化學品的注冊,、評估、授權(quán)和限制》漢譯文本中,,譯者生吞活剝地將其譯作“暴露”之后,,遂使得一些描述化學品/化學物質(zhì)有毒有害性的譯文不堪卒讀。例為:“我女兒因暴露于XX牌嬰兒爽身粉而患上了濕疹”(My daughter was attacked by a eczema from exposure to XX baby powder),。實際上,,“exposure”在此是“置身于(危險、不適境的,,有不良后果的)”的意思,,涉及化學品的話,則為“接觸...而致險”之意,,故上句改譯成“我女兒因搽了XX牌嬰兒爽身粉而患上了濕疹”才文從字順,。
再回到本譯例,若將“exposure”譯作“暴露”也不適合,?!氨┞丁鄙嬉曈X,而“聲音”涉聽覺,。但是,,譯作“接觸致險”在物理意義上顯得生硬,而取其“(跟作用,、影響)接觸(to,on)”之意,,則較為合適。例如,,“to expose children to good books”——使兒童受到好書的影響,。事實上,此次標準修訂的目的就是為了解除“高量級的持續(xù)脈動噪聲造成的聽力損傷危險”(the auditory hazards with high continuous impulse noise levels),。
3. 2014年某權(quán)威機構(gòu)一則通報譯文涉及的美國一個法案名稱:Moving Ahead for Progress in 21 Centure Act
□某權(quán)威機構(gòu)的譯文:在21世紀中前進法案
△筆者改動后的譯文:(美國)21世紀運輸發(fā)展提議法案
○改動理由:原譯者把原文中“progress”和“moving”合起來譯作“前進”,,實際上 “move for”在此處的意思是“提議,申請”之意,。例如,,“I move for an amendment”——我提議一件修訂案。事實上,,這個法案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治理聯(lián)邦地面運輸支出的一個關于“撥款和許可的議案”(a funding and authorization bill),,一個美國的議案名稱,,因望文生義,竟然譯得像一句文革時期的口號:“在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道路上勝利前進,!”
作者:謝迎芳,,020-38835591,[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