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之后,,從今年4月7日起,,歐盟再次針對中國和越南生產的部分鞋類(除童鞋外)征收漸進式反傾銷稅,,征稅額度在6個月內將從4%上升到19.6%,。針對這一事件,,俄羅斯權威報刊《俄羅斯報》日前刊登“走私猛于入世”的署名文章,,進行了詳盡報道,并就俄羅斯鞋類市場的未來走向作出評論,。
俄鞋類走私猖獗
據俄羅斯皮革及制鞋協會執(zhí)行主席稱:“俄羅斯市場早就受到亞洲制鞋業(yè)的沖擊,,但與歐盟的遭遇不同,,在俄表現為另一種災難,市場上到處充斥著中國的走私品和仿冒品,。與入世后將面對的外國商品的競爭相比,,這種大規(guī)模的走私和仿冒讓俄羅斯制造商們感到更為可怕?!睋韺<覝y算,,由于鞋類走私的大量存在,每年俄羅斯因此而損失約10億美元(包括流失的關稅和其他各種稅金),。
目前,,俄羅斯居民每年需要消費2.3~2.5億雙鞋,其中絕大部分產品是以灰色清關方式進口的中國鞋,,數量約為1.5億雙,;正規(guī)完稅進口的鞋不過8000萬雙,而這其中的70%~80%雖然標榜著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或者葡萄牙的產地,但實際也是中國生產的貼牌產品,。俄本國制鞋企業(yè)的年生產能力約為1.5億雙,,但由于鞋類走私現象普遍存在且十分猖獗,俄本國產業(yè)根本無力競爭,,處在艱難的掙扎中,,企業(yè)年產量只能維持在5000萬雙左右。
重拳出擊“灰色清關”
近年來,,中俄兩國海關在貿易統(tǒng)計上一直存在較大差異,,且主要表現在中方出口上,中方數字要遠高于俄方數字,。據中俄官方貿易統(tǒng)計,,2003年兩國在中方出口上的統(tǒng)計差異為27.5億美元,2004年這一差異增至43.5億美元,,2005年這一數字又激增近60億美元,。這一點早已引起俄強力部門的嚴重關切,并被俄方證明中國對俄產品出口中存在大規(guī)模的灰色清關現象,。
作為俄羅斯海關的直接上級部門,,俄羅斯經貿部就兩國貿易統(tǒng)計差額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俄羅斯企業(yè)正在利用所謂的境外中轉國家(如芬蘭,、德國,、波羅的海諸國)所設立的寄售貿易倉庫,將中國所產的商品改變原產地證明后,打著歐洲商品的名號進入俄羅斯關境,;或者把高稅率的商品轉報為低稅率的商品蒙混過關,,硬是把裘皮大衣偽報成化纖毯子來低價通關。
為了徹底堵住日用消費品的走私渠道,,俄羅斯近期對來自中國,、東南亞和土耳其的商品明顯加大了監(jiān)控力度。俄羅斯經貿部和俄羅斯海關總署共同制定了系統(tǒng)性的反走私措施,,其中包括“打灰”專項行動,,旨在消除來自上述國家和地區(qū)的日用消費品走私行為。據俄羅斯海關總署稱,,目前海關部門已在實際工作中對違法行為實施“精確打擊”,,包括:對于那些頻繁運用境外中轉國家所設立的離岸公司和寄售貿易倉庫從事中轉業(yè)務的俄羅斯公司進行特別監(jiān)管;與俄羅斯內務部配合,,對于遠東地區(qū),、俄哈和俄烏部分邊境段的輕工產品走私活動實施協同打擊;取締中國公司出資在莫斯科州建立的倉庫群,,以消除灰色清關產品的落腳地,;提供特殊的通關條件,使中國公司可以繞開中間環(huán)節(jié),,直接以簡化程序清關通關,,從根本上減少灰色清關的存在。
對于俄羅斯強力部門的反走私行動,,俄羅斯皮革及制鞋協會表示歡迎,,但同時對俄羅斯有關部門提出了更多的建議,包括:強烈建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與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接軌,,嚴格原產地規(guī)定,對中國輸俄商品強制標注“中國制造”字樣,;改變目前走私罰沒商品上交到俄聯邦資產基金,、由其通過授權公司以“無主貨”名義將罰沒品拍賣的規(guī)定,改為對海關罰沒商品予以徹底銷毀,。俄羅斯制鞋業(yè)代表稱,,在罰沒品拍賣中,政府官員與走私商人往往內外勾結,,把價格壓得很低,,在中間環(huán)節(jié)得到實惠后,再允許貨主公司將貨物購回,。這樣,,走私商品重新回到流通領域,,最終還是沖擊了俄羅斯本國的民族制鞋業(yè)。
中國企業(yè)謹防做砸市場
目前,,中國制鞋企業(yè)的出口已經在歐盟等多國受挫,不少國內廠商更多地把目光轉向尚未入世且對中國產品尚未實施反傾銷的俄羅斯市場,,希望從此處找到新的商機和銷售熱點,。
對此,中國有關方面應加大跟蹤力度,,準確把握俄羅斯政府部門的政策走向,,及早引導中國在俄經營企業(yè)轉向正規(guī)貿易方式,謹防把最后一塊極富潛力的市場做砸的情況發(fā)生,。
來源:國際商報<